學期結束前,我和某堂課同組的組員一起去聚餐。席間我隱約聽到隔壁桌傳來大意是男人年紀越大,身價越高的談話,我不置可否地咕嚕了一聲。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同學問我什麼,我跟她說我聽到的;我的同學很快地回答說:本來就是啊!這個社會上,男人的身價就是隨著年齡增加,女人的身價就是隨著年齡下跌!

我倒是好奇了;我知道這個同學一整個學期,都在本系上號稱最具備性別意識的教授門下學習。我很想了解一下她這番本來就是如此的說法,是怎麼想的。

她的解釋大概是說:因為男人的身價,是依循著他的經濟能力和社會歷練而定,而這些都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相反地,女人的身價就是隨著年齡越大而下跌。

我問:女生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歷練,也可能隨著年齡增加,那為什麼女生的身價就不會因此增加?還是,這個的前提是:一個女人被設定她的價值,只靠她的貌美程度來決定?


「但是,這個社會不就是這樣嗎?就算不同意,它也不會改變吧。」

真的都不會改變嗎?

時間倒轉到二十多年前,我媽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時候;她連小學都沒能讀完,就開始去工廠當女工,賺的錢都得寄回家,供給家裡的男生去唸書。還在幾年前,女人連人工流產都還需要丈夫簽字同意。而現在呢?


我們的談話被端上桌的菜餚打斷。


其實我無意辯論,但是對於這些,我真的覺得都值得更多討論,尤其是「不會改變」這件事,也尤其是女性自己本身。到底是它不可改變,還是人們覺得它不會改變而不想它改變?

在我二十四、五歲的時候,有時和年紀大我一些的女性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她們會感嘆地說:已經錯過了像妳這個年紀的黃金時期。或是問到她們是否希望有長期的情感關係,「會啊,但是,相當年齡的男人,喜歡更年輕的……」當時的我不太意識到自己的位置是否有點尷尬。但是我對於一個人的價值的想法,倒是一直都沒有什麼改變,甚至更加清楚。


回到男人和女人的身價這件事,其實我在想我同學的這個說法,或說是
「社會」的說法,主要是放在「擇偶市場」裡面來談吧。譬如像作為一個專業人員,老闆或你的客戶都會希望你是有資歷的,the more the marrier,這並不分男女。但是放在擇偶或婚姻市場,又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之所以會說女生的
「身價」會隨年齡下跌,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加,女性的擇偶對象越少,因為相當年紀的男性都已經結婚。這是事實(facts),但不必然是價值。我認為事實和價值應該分開來談。

隨著年齡增加,女人的皮膚彈性可能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好,新陳代謝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好,體力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好,身材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好……這些,都可能是事實。但同樣的事實,不也發生在男人身上嗎?更正確的說,不是只要是人都會老化嗎?至少在複製人或永生技術還沒有真正實現之前,沒有人不會老死。相對地,隨著年齡增加,一個人面對人生可能有更多的豁達,更多體悟和智慧。少年聽雨和壯年聽雨,各有滋味,人生的每個階段不都有各自值得欣賞的特色?這應該不分男女吧。

再來談價值,身價和經濟能力還有社會地位的連結。不一定所有人的身價和經濟能力還有社會地位都會隨著年齡成正比吧?但是一旦成立的話,只有男人的身價才會因而提升,女人反而是下降,為何呢?因為條件太好,使得她們更難被高攀了。一樣還是繞回擇偶市場了,而且這市場裡面還有一存在已久的機制,也就是男高女低的婚姻斜坡。單身女性和新台灣移民(也就是過去所謂的外籍新娘)的現象,都可以看到這種機制的運作。

這後面很少被清楚說出來的,是在傳統上,一個女人的價值,先是強烈地被和美貌相連結,然後延續的著是家庭和婚姻,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如果只依循那些據說不會改變的社會上的價值觀,逐漸失去年輕條件,又沒有在家庭的場域中妻母的角色贏得價值的女人,產生了所謂沒有身價的說法。

所以這已經不只是事實了,裡頭還有很多隱而不宣的價值。可是有多少是人們仔細想過的?還是反正社會不會改變,大家都這麼說呀!

但是真的不會改變嗎?幾十年前人們對於單身不婚的人的想法,和現代人對於他們的觀感,真的都沒有改變嗎?特別是,當女性晚婚或長期單身已經變成一種趨勢,當從結不了婚變成不一定要結婚

當然還可以舉出更多數據的事實,像是根據主計處調查,25至29歲女性未婚率高達65.05%。學歷在大學以上女性,35到44歲的女性有24.6%未婚,幾乎每四人就有一人未婚(註1)。過去所謂身價降低的女性不再是少數弱勢,而逐漸成為多數,成為主流。西方經濟學者F.T. McCarthy曾在《經濟學人》上首次提出「單身女性經濟」(Bridget Jones Economy),所指的正是單身女性強大的消費能力。也還有
更多涵蓋著價值或意識形態的論述:譬如,在經濟及教育政策上的實用主義,鼓勵更多女性投入職場,因此教育年數延長與生涯發展的要求,延後了年輕世代結婚與生育的年齡。然而,在勞動政策背後既存的意識型態仍向以男性為主體的父權價值觀妥協,造成已婚女性在家庭與工作的雙重負擔(註2)。與其說女性不婚或是結不了婚,倒不如說是她們對婚姻的勾勒和期許已經有所改變,更有向不想要的事情說不的能力。

但是我最想說的,只有這麼一些事而已:

我相信一個人的價值,不管他是(生理上的)男人還是女人,都不應該單只用一個層面來評斷。一個人的價值的根基,在於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

我認為一個人想望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不應該被設定年限。


這社會的確存在著很多混雜著事實和價值判斷的事,或許現階段是這樣,可我不認為它們理所當然的永遠不會改變。不同意者如我,可以做的,就是說出我的不同意。當有更多的人去說出自己的不同意,當這些聲音變得越來越清晰,誰說改變不可能於焉發生呢?



註1:行政院主計處2006公布的「95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統計」


註2:陳玉華(2007)國科會專題報導:台灣近年婚姻趨勢對生育率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gle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